秋季施肥对于农作物来年生长有好处,同时农民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八大误区。 误区一:秋施基肥不利于根系吸收使肥效延迟 肥效大小和快慢取决于根系特别是新根的吸收活动能力。试验证明冬天根系对肥料吸收能力很弱,一般落叶后到发芽前5个月中吸收的氮素仅为全年吸收总量的5%、吸收磷素仅为全年总量5%~8%。这是因为冬季根不生长、新根少、吸收能力弱;根靠叶长因此吸肥也靠叶片提供的营养带动。叶片送到根中的有机营养多少与吸收肥料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冬施基肥缺少从叶子回流到根系中的有机营养,根的吸收能力很差、断根伤口迟迟长不出新根。冬施基肥对树体内有机营养贮备不能起作用,也不利于促进第2年中短枝快长、早停、早积累,等到新梢大量生长、新根大量发生肥效才能发挥出来,促使了长条不能及时停长。长条旺长夺取了大量养分影响了中短枝的发育。停长后又处于缺肥状态加上本身合成积累有机营养不足导致不能及时形成花芽。冬施基肥肥劲用在长条上,大量叶片形成晚,制造的有机营养用在枝条生长,贮备较少不能迅速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既不利于长树也不利于成花。 但秋季施肥中早熟品种已采摘,晚熟富士也快成熟,全树长条已经停长、旺树长条也将要停长。9月份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积累。土壤的温度也适合根系生长,施肥切断的根半月到20天就长出了新根。早秋施基肥贮备营养多,使明年发芽整齐、生长快而壮、叶片大而且厚,能尽快“投产”制造营养不至于“青黄不接”,特别是那些中枝、短枝叶片长得大、数量多。早期中短枝积累多有利于形成花芽。早秋施基肥能增加果树里的“存粮”,不至于在明年新叶没有合成营养能力前而“断粮”。 误区二:只施复合肥不施有机肥 有些农民认为复合肥比有机肥劲大,为了减少投资只施复合肥或尿素而不施有机肥。如果连年这样秋施基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透气不良、土壤含氮素太高会抑制根系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如缺锌小叶、缺钙果实黑点多、缺镁黄叶多,肥料利用率只有25%~30%。树体虚旺秋梢长不能达到1年条2年花3年结果的效果。单施氮肥或复合肥容易出现缺素症、树体抗性下降、腐烂病严重等。土壤含氮素太高使果实出现难上色、含糖量低、硬度下降、不耐贮存等问题。在产大于求的情况下果实品质不高没有销路。只施大化肥作用是暂时的,有时施大化肥后果树吸收利用还不如浇水流失的多。只施大化肥前期旺得不停长中后期早早的就没劲了。 秋施基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到达速效、缓效互补短长,既能改变土壤透气性又能满足果树产量高的营养需求,还能提高大化肥的利用率。有机肥营养全氮、磷、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都有,但含量低远远满足不了果树产量高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要加硫酸钙镁硼的道理。 误区三:只施有机肥不施复合肥 有写农民认为有机肥好因此只施有机肥,有机肥营养全但含量低满足不了果树产量高的营养需求,必须配和施复合肥。有机肥虽然营养全且营养供应能长达1年,但有机肥主要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水、肥、气、热环境,为根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条件。所以应以有机肥为主再根据树势旺弱、树上花芽多少配以适量的复合肥为好,只施有机肥树弱的快。当然旺树无果可以只施有机肥不施复合肥。 误区四:把肥料直接撒在挖出的沟里 很多农民为了图方便直接把肥料撒在挖出的施肥沟底,造成的后果是施肥太集中容易烧根。如果挖沟1.2尺深、1尺以上都没有肥,6寸左右深是根系密布区却处于“饥饿状态”,而且有机肥主要功能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把肥料撒在沟底上边1尺的土壤没有机肥,起不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也有农民只挖20公分宽、25公分深,施肥沟挖的有点窄、有点浅。 正确的做法是挖2铣宽(40公分)、1铣半深(40公分)。把各种肥料撒在挖出的虚土上搅匀再回填到沟里,采用这种办法施肥沟里所有的根都能吃到肥料也不怕烧根,而且40公分深的土壤都能得到改良。 误区五:施肥一刀切 有些农民施肥一刀切,每棵树施肥的量都一样,造成的后果是弱树吃不饱仍然弱而旺树会更旺。 每一个果园都有旺树、弱树、中庸树。对中庸树可在一行树的两边各挖一条沟,它就是一棵树2面施肥,株间不挖沟、不施肥。对弱树不但行间要施肥,两棵树的中间也应挖沟施肥,也就是对弱树四面都施肥。弱树比中庸树多施肥料树就不弱啦。对旺树在行间各挖一条沟,只施有机肥不施复合肥,对旺树采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减少投资,旺树也会很快弱下来。 误区六:施肥部位不正确 有农民把施肥沟挖在树冠内或只在两行树中间挖1条沟,施肥沟离2行树梢头太远也是错的。也有人秋季施肥不挖沟,直接把肥料撒在地面再用手扶车打一次,这种施肥方法快还省工,也有人施肥沟挖的太窄、太浅都是错的。 正确的施肥部位是树冠梢头垂直下方,这个部位吸收根最多,越靠近主杆根越粗没有吸收功能。离树冠梢头太远没有吸收根,施肥接不上力。把肥料撒在地表面用手扶车打地和施肥沟挖的浅都会使根系越扎越浅不耐旱。施肥沟挖1铣宽,施肥太集中怕烧根也不利于根系伸展。 误区七:弱树施肥在树冠梢头下 弱树首先表现为根弱。弱树每年几乎不长新根,弱树根须长短小于树冠梢头,很多农民把施肥沟挖在树冠梢头下方,因为施肥沟里没有根或是多年的老根吸肥能力差,使得施肥效果不好。因此弱树施肥一定要断根。 弱树施肥正确方法:如果主枝3米长可在离主杆2米远下方挖沟,如果没有根再往里挖;如果有根可对根回缩短截。缩短根的运输线促进伤口长新根,增加根的吸收功能,只有根旺了树上才能旺壮树要先壮根。 误区八:固定部位施肥 大部分人都是每年在行间树冠垂直下方挖沟施肥,每年施肥沟都是挖了填明年又在这个部位又挖,但两棵树的中间和其它部位的根却吃不上肥,连年处于“饥饿”状态,一棵树每年只有半棵树的根在吸收营养。 正确的做法是采取条状施肥法,即今年行间挖沟施则明年株间挖沟施;也可采取放射状施肥法,即一棵树以主杆为中心向外挖4~6条沟内浅外深。采取以上的施肥方法不同地方的根都能吃上肥料。 只有避开施肥误区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才能发挥肥料最大的效用。
1、香烟水 香烟有特殊的烟草气味,对于红蜘蛛和蚜虫而言他们是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浸泡过夜的香烟水来喷施我们种植的花草,一般能够喷施两三次之后效果会好转很多。但这种方法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不能彻底杀死红蜘蛛、蚜虫等这类害虫,可谓治标不治本。但好在香烟水的驱虫效果明显,至少能降低虫害的威胁,还能保障植株的绿色无毒害。 2、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苏打水来喷施花草,苏打水也就是碳酸氢钠溶液,溶于水中会表现为弱碱性。在喷施到植株叶片上之后,害虫无法适应这种碱性的生长环境,像蚜虫、红蜘蛛虫及卵难以继续生存。当然食用醋在200倍稀释之后也同样可以喷施花草,这一种方法和苏打水类似,只是将环境保持在酸性环境。但这类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虽然杀虫较为厉害,其实对于植株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不过还不至于杀死这些植株。 3、药物防治 蚜虫:一般防治药剂常用的有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等;红蜘蛛:一般防治药剂常用的有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哒螨灵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施。 以上就是关于红蜘蛛、蚜虫等害虫的防治方法,其实小编建议这些植物即便生了虫也不要过度的喷施农药来进行预防,毕竟健康最重要。另外,在生虫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进行手工捕捉害虫,一般害虫都是叶子背面,将其及时清除即可。
农作物种植离不开农药化肥,因为作物生长易发生病害和虫害,如果使用时不掌握技巧那么会造成药害合肥,尤其是杀虫剂。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说易发生药害的杀虫剂及症状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敌敌畏 核果类(里面有核,外面是果肉,如桃、李、樱桃)及猕猴桃极易产生药害,造成大量落叶、落果,不要使用。 玉米极易药害,豆类、瓜类幼苗期非常敏感,造成烧苗,不要使用。 水稻抽穗前使用碰到高温天气,,造成叶片发黄、发白,慎用。 备注:敌敌畏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害虫击倒强、药效迅速、但持效期短,味道臭,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越快。难防害虫烟粉虱、蓟马混配 敌敌畏1000倍,效果非常明显。800倍灌根防地老虎、黄曲条跳虫甲, 效果较好。蔬菜安全间隔期5天,茶叶6天。 2、毒死蜱 瓜类(特别西瓜)、莴苣苗期使用,100%药害。瓜蔓1米长后也要慎用,碰到高温就会烧叶和药斑点,烟草任何时期都非常敏感。中草药三叶青任何时期都敏感,造成全部落叶。对葡萄敏感,慎用。 3、三唑磷 甘蔗、玉米、茭白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 4、马拉硫磷 番茄苗期、瓜类、豆类、樱桃、葡萄、梨树都比较敏感,慎用浓度。 除草剂2甲4氯使用和马拉硫磷使用间隔时间短(10天内)极易产生药害。 5、丙溴磷 浓度高时,对瓜类、豆类有药害;十字花科蔬菜花期易产生药害。在果园中不宜施用,易造成叶片老化,大量落花落果,劣果等隐性药害。 6、敌百虫 对玉米、豆类特别敏感,易产生药害,桃树禁用。浓度高时,高温天气施用对水稻叶尖也有黄化药害 7、炔螨特/克螨特,浓度过高对柑桔新梢嫩叶容易产生药害,浓度最好不要低于2000倍,在蜜柚类药害特别明显。 克螨特梨树非常敏感,禁用.用量过大在柑桔果实上产生黄色条状或不规则的环纹,高温使用果实易药害果实药斑点,影响退绿。 8、三唑锡,在低温情况下对春梢嫩叶容易药害,严重造成大量落花、落叶、落果。在气温20 ℃以下时,柑桔幼果期使用,造成叶片、幼果畸形。 9、有机磷类主要乳油剂型,如(毒死蜱、马拉松、氧化果)等,在温度超过30 ℃的高温干旱季节使用,柑桔嫩叶出现皱卷、畸形药害,果实上有条纹花斑药害。 10、机油类夏季高温下,浓度高对柑桔等果树极易产生药害。 不可与含硫药剂(百菌清、克菌丹),铜制剂(波尔多液),克螨特等混用。 11、(噻嗪酮)扑虱灵 扑虱灵对白菜、萝卜非常敏感,喷到叶片上马上出现褐色药斑及叶片白化现象 12、杀虫双对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苗期和柑桔容易产生药害, 夏季高温在柑桔上使用会造成叶片和果实发黄 13、氟啶脲(抑太保)氟玲脲 对白菜幼苗时期敏感,易造成烧新叶药害 氟玲脲/丁醚脲,在高湿、高温度30 ℃以上使用高浓度(高过推荐倍液),碰到强光照射下,对作物幼苗易产生药害。 14、吡虫啉,在瓜类、豆类苗期较为敏感,在高温、高湿大棚条件的瓜类使用有烧新叶的风险,慎用。
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对于猪舍而言要注意做好猪中暑的预防措施。猪汗腺不发达,在炎热季节及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那么猪中暑有哪些病因?症状表现如何?又该如何治疗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在炎热的夏季,日光照射过于强烈且湿度较高;猪受日光照射时间长,或猪圈狭小且不通风,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时运输车厢狭小,过分拥挤;通风不良,加之气温高、湿度大,引起猪心力衰竭等都容易发生猪中暑的症状。猪中暑的症状病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口有泡沫,不吃食,喜饮水;体温升高,四肢划动,或仰卧;瞳仁初散大,后收缩,最后昏迷倒地,全身痉挛而死。猪中暑的治疗方案一、预防措施1、猪舍要建在冬暖夏凉、水源方便的地方。圈栏要有适当高度,内部最好设有排便、排尿和运动场所。2、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长时间日光照射,减小饲养密度,注意通风,供给充足饮水。3、在平均气温达28°C以上时,正午要用冷水喷洒猪舍,帮助猪体散发热量。4、勤喂降温防暑药品。可用白扁豆、绿豆等煎水内服。二、药剂治疗当猪发病后,迅速将猪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保持安静,用冷水喷洒头部及全身,也可进行冷水灌肠。在耳尖放血100-200毫升。用30%安乃近10-20毫升,肌肉注射,同时强心、补液。总的来说,猪中暑在夏季猪场管理中十分常见,一定要定期巡场,发现病猪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另外,做好夏季高温多雨气候调节,同时加强饲喂管理,是有效预防猪中暑的主要措施。
常常在大棚内见到泥土“变色”,还有就是绿色青苔等,特别是当浇水以后,很多大棚里成片成片的发绿,有的乃至整棚都是青苔。想要治理棚内长青苔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土壤长青苔的原因。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土壤长青苔症状发生原因 1、泥土湿度大、湿润:青苔为苔藓类动物,适宜发展在水中或海洋阴湿处,常年发展在湿地、墙上、井中、屋瓦及水中等处所。以是这也是洪水漫灌或雨后轻易长青苔的原因,瓢盆大雨之后容易导致倒灌,再加之持续阴雨天气,就会呈现青苔疯长的情况。 2、富营养化(营养物质过多而导致水质恶化现象):咱们都知中氮、磷等动物养分物资含量过多时就会出现水体富养分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批滋生。假如泥土中养分含量较高,也会形成此类症状,长青苔也是原因之一。 3、泥土品质问题:泥土偏酸、偏碱或板结重大:泥土pH过低或过高而使植株根系引发不良,从而养分接收不到,泥土中养分过量就会出现长青苔的情况。 二、大棚内长青苔怎么办 1、多注意泥土湿度,特别是棚内雨水倒灌后,尽快排出水。 2、多选择适当的肥料施用,尤其是磷肥,应当注意坚持泥土养分均衡。 3、提高泥土品质,尤其的保持泥土的酸碱性和透气性,多施用优良有机肥和泥土疗养剂微调泥土品质,一方面能够活化泥土中的各养分,进步养分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增进植株根系的发展和对养分的接收。 4、及时通风排湿,降低泥土表面的湿度,可以减少青苔的发生。
蚕豆象,别名豆牛、豆乌龟、蚕豆红脚象,属鞘翅目豆象科,寄主单一,仅为害蚕豆,原产欧洲,现遍及华东、华中、华南等蚕豆产区,是蚕豆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也是重要的仓贮害虫。那么蚕豆象如何防治呢?惠农学堂为大家提供防治办法,供大家参考。形态特征成虫:椭圆形,体长4~5毫米,宽约2.7毫米,体黑色,头部密布点刻,着生黄褐与淡黄色毛,触角锯齿形,基部4节,上唇与前足浅褐色,前胸背板宽,前端中间与两侧各有1白色毛斑,两侧中间有1向外的钝齿,后缘中叶有1三角形白色毛斑,小盾片近方形,后缘凹,鞘翅具小刻点,被褐色或灰白色毛,各有10条纵纹,近翅缝向外缘有灰白色毛点形成的横带,臀板中间两侧有2个不明显的斑点。腹部腹板两侧各有1灰白色毛斑。后足腿节近端部外缘有1个短而钝的齿。卵:初产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孵化前黄中略带红,较细的一端无丝状物。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6毫米,上颚较大,额前有红褐色带包围触角基部,色带较宽,向两侧延伸并在前缘中央向下弯曲,背部隆起有1红褐色线条。蛹: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生细皱纹,前胸两侧各具1个不明显的齿状突起。发生特点国内各地均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库角落及包装物缝隙中越冬,少数在田间作物的残株、杂草或砖石下越冬。翌春3月中旬或4月上旬越冬成虫飞入蚕豆地,3月底~4月初出现成虫活动高峰并开始产卵,在同一地块的蚕豆豆粒上,蚕豆象的卵粒呈均匀分布,其产卵期常与蚕豆结荚期相吻合,卵多散产于豆枝中下部的11-20天的嫩荚上,每荚产卵1~5粒,多的可达20粒,每雌一生能产卵35~40粒左右。卵期7~12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荚鲜豆粒内取食为害,初孵幼虫的蛀入孔很小,在鲜食蚕豆表面留有针尖状的黑褐色小点,幼虫期96~133天,5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幼虫发生盛期,8月中旬开始化蛹,8月为化蛹盛期,蛹期5~12天。8月上旬至9月下旬成虫羽化,但不离开豆粒,即在其内越冬,如遇惊扰可爬出豆粒飞至角落缝隙处越冬。成虫寿命可达230天左右。蚕豆象抗逆力强,可耐饥4~5个月,在冷水中浸16天,仍能存活。蚕豆象以幼虫蛀食蚕豆豆粒,将豆粒蛀食成空洞,影响产量和品质,若蚕豆胚部受害或单个豆粒上有多个羽化孔时,还影响其发芽,间接影响下一年产量,幼虫随豆入仓,继续在豆粒内取食,可造成严重损失。防治要点①田间药剂防治:越冬成虫活动高峰日后15天左右,及时开展田间查卵,当蚕豆象进入产卵盛期后,在孵化前立即用药防治,并视虫情每隔5~6天防治1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0.6%灭虫灵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并尽量使每个豆荚均匀着药以提高防治效果。②采后浸烫处理:对少量蚕豆,可浸入开水中浸烫30秒钟,不断搅拌,烫毕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使温度迅速下降,然后取出摊开晒干后贮藏。③储藏期熏蒸防治:蚕豆收获后,抓紧把豆粒暴晒5~6天晒干,置入容器内,用56%磷化铝熏蒸,每200kg蚕豆用药3.3g(1片),密封熏3天后,取出药包开启散气,4~5天后再贮藏备用。
现在种地是机器时代,只要你到了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家都会有农用三轮车,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有它可是省了不少事。但是不管是什么机器,永久了总会出现各种毛病,要是发现农用三轮车变速箱有问题,想拆卸检查,具体要怎么拆?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拆卸农用三轮车 拆卸修理农用三轮车变速箱时,要注意场地的清洁,并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配件。 拆卸顺序与要点 1、先松开油塞螺栓,放净变速箱内的润滑油。 2、拆下变速箱盖及两侧轴承盖,注意不要损坏定位销和螺母六角棱边 及橡胶油封、纸垫。 3、 拆卸输入轴。将输入轴从离合器一端拉出,如果齿轮、轴承与轴配 合较紧时,可在轴端垫上软性材料后用榔头敲打。最后拉出两端轴承。 4、拆卸拨叉轴。松开拨叉轴紧固螺钉,拉出拨叉轴,取出拨叉。注意 防止定位钢球和弹簧自动弹出丢失。 5、拆卸输出轴。先将输出轴从链轮方向拉出,再拉出两端轴承。 6、拆卸倒挡轴(或中间轴)及倒档齿轮。 7、拆卸过程中动作要轻、细,以免损坏齿轮。拆下的零件按装配时的 位置放置,以防装错或漏装。
脂肪肝,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这种病,大多数因为身体肥胖脂肪太多导致的,但是鸡也有脂肪肝,相信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吧。其实鸡患有脂肪肝,基本跟人有脂肪肝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鸡患有的脂肪肝是怎么引起的以及如何防治吧! 鸡脂肪肝综合症高发鸡群 鸡患有脂肪肝,这种鸡病的全称一般叫做: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群体多集中于高产的蛋鸡。为什么高产的蛋鸡最容易发病呢?这是因为产量高的蛋鸡饮食量大,需要的能量多,养鸡户提供的饲料营养和能量也比较充足,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鸡过于肥胖,从而产生脂肪肝。当然这只是最浅显的原因,具体原因如下。 鸡脂肪肝综合症表现特征 鸡脂肪肝一般死亡率不高,但有时候也会造成肝脏功能失常甚至破裂而引发大量死亡。患有脂肪肝综合征的鸡,一般体重明显偏高,产蛋量明显下降,急性发病的鸡群会有瘫痪、伏卧、伸脖子、精神差、腹部膨大等症状,另外口腔中常见少量粘液,鸡冠多为苍白色。解剖症状一般也表现为各脏器的脂肪堆积,肝脏质脆、肿大甚至破裂出血等。 鸡群出现鸡脂肪肝综合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首先是饲料原因,大家都知道碳水化合物是合成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玉米以及其它谷物中就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饲料当中如果玉米等谷物较多,而蛋白质不足的话,脂肪就会过剩堆积,比较容易产生脂肪肝。 其次饲养管理原因。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时候,产蛋量不宜下降,不然就容易因为营养过剩而引发肥胖。但是,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因为光照、饮水以及应激等因素,产蛋量容易受到影响,然后就是过剩的营养转化为脂肪。 另外,鸡的营养多但运动少也会造成肥胖而引发脂肪肝;因为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导致肝脏被破坏也可能引发脂肪肝。知道了上述引发鸡脂肪肝的原因,各位养鸡户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鸡脂肪肝只能通过合理的饲料饲喂,正确的饲养管理方式等避免,如果急性发病一般治疗意义不大,养鸡户可尽快淘汰病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