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易诱导猪只发病,如果预防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母猪在平常会遇到很多的炎症,今天就给大家分类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找到原因,快速治疗,提供参考;1、后备母猪配种前及配种后2-3内就流浓了;多见霉菌及发情造成的炎症,这种情况严重的话就不要治疗了,轻的话可以试试;2、母猪配种7-10天左右开始流脓,大部分是配种时候造成的,这个消炎的同时,要检查自己的配种方法,哪里会容易引起炎症;是不干净的输精管还是母猪没有清洗;3、配种后也经常发现尿液有尿白的;除了肾脏不通引起的,尿道炎症也比较多见,用阿莫西林拌料就比较好;4、生产时候是炎症最多的,下猪本身就容易产生炎症;死胎及胎衣不下的时候,炎症更是多见;这个时候清洗子宫,输液,打针配合治疗就非常重要了。养殖户一定的注意在养殖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任何小病都要重视,保证猪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加强生猪饲养管理,严防风、寒、湿的侵袭,加大通风换气,及时清除圈内粪尿、污泥、浊水,保持地面干燥和清洁卫生,加厚垫草,防寒保暖,防止褥疮,是秋季生猪饲养工作的重点。
现在很多地区都有规模化养鸡,在养鸡过程中,鸡会患各种疾病,其中鸡大肠杆菌很是常见。这个病是一个条件性致病菌,外界环境、体内外均有此菌,一旦鸡群抵抗力下降欧哲感染其它疾病时,大肠杆菌就会表现出来。那么要如何有效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鸡大肠杆菌的中药治疗配方 配方一: 连翘30克、杨树花30克、大青叶20克、生石膏20克、柴胡20克、苦参30克、穿心莲20克、鱼腥草30克。 用法用量:以上粉碎均匀混合后拌料,每千克饲料拌6-10克,连用4-5天。 配方二: 穿心莲300克、吴茱萸20克、白芷100克、大黄30克、板蓝根100克、苦参150克、甘草250克。 用法用量:以上粉碎均匀混合后拌料,每千克饲料拌4-6克,连用4-5天。 配方三: 黄芩100克、大黄100克、陈皮100克、地榆100克、青皮100克、苦参100克、白芍100克、白头翁100克、黄柏100克。 用法用量:以上粉碎均匀混合后拌料,每只鸡按照0.5-1克添加,连用4-5天。 配方四: 薄荷4克、火炭母15克、金荞麦10克、麻黄10克、板蓝根5克、桔梗10克、岗梅5克、防风7克、 甘草8克、猪胆粉3克、穿心莲25克。 用法用量:以上粉碎均匀混合后拌料,每只鸡按照1-2克添加,连用4-5天。 配方五: 川芎40克、肉桂40克、诃子80克、白术40克、栀子160克、黄连160克、茯苓40克、白芍80克、大黄80克、当归80克、黄柏80克、黄芩160克。 用法用量:以上粉碎均匀混合后拌料,每只鸡按照1-2克添加,连用4-5天。 以上就是治疗鸡大肠杆菌的五个中药治疗配方介绍了,大肠杆菌的型号众多,我们最好以预防为主,加强平时鸡场的饲养管理,做好场内外环境卫生工作,改善鸡舍内小环境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提高鸡群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尽可能的减少此病的发生。
草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香甜可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就算价格很贵,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因为种植草莓前景较好,这几年专门种着赚钱的人越来越多,农户有时会发现草莓秧子烂根,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防治?想了解的朋友就看看下文吧。一、为什么草莓秧子烂根?如果用温室大棚种植草莓,出现烂根一般是得了根腐病,也叫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病、红心根腐病。近几年草莓生产尤其是温室草莓生产中发生严重,难自愈的根部病害。在山东、河北、辽宁等草莓主栽区危害尤其严重。一直是防治的难点和重点。二、草莓秧子根腐病如何防治?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重茬,以实行2年水旱轮作效果最佳。2、选用无病健康种苗要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留种,最好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3、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草莓良种4、加强栽培管理施足优质基肥,促进草莓健壮生育;采用高畦栽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降低草莓株间湿度;进行地膜覆盖,避免果实接触土壤;防止高温多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切忌偏施氮肥,发生徒长,增施含腐殖酸、磷钾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搞好园地卫生,消灭病菌侵染来源。5、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土传性病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育苗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667m2用氯化苦13.5-20L,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要散气,待没有药害后再育苗或定植,但要注意施药人员安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维持5-7天,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6、药剂防治蘸土坨、蘸根:定植前用恶霉灵或精甲霜灵或咯菌腈+800倍液嘉美红利蘸土坨或蘸根;淋根、灌根:定植缓苗后,使用恶霉灵+800倍嘉美红利淋根或灌根,每棵0.5斤左右,可以预防芽枯病、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等病害。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一般草莓秧子出现烂根的现象都是得了根腐病,这会直接影响到草莓的产量,上面小编还分享了一些防治方法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当猪处于猪苗阶段时身体各方面技能都还非常脆弱,稍一管理不注意就容易生病,而猪苗也特别容易腹泻,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你家进购的猪苗为什么腹泻?如何防治?一、环境性腹泻及对策原因:饲养管理差和气候影响。(1)饲养管理差,造成仔猪免疫力低下,很容易造成其它继发感染,从而引起仔猪腹泻;仔猪喝不干净的水质,以及圈舍湿度太大,都很容易造成仔猪腹泻。(2)气候突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及时,可造成仔猪着凉、感冒,使机体免疫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乘机大量繁殖使仔猪腹泻。对策:加强饲养管理,适宜的圈舍温度和湿度,圈舍干净整洁,通风良好,保证仔猪饮用水干净无毒。二、营养性腹泻及对策原因:饲料中植物性蛋白所占比例过高、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饲料中营养因子缺乏和母猪奶水。(1)由于仔猪消化道及酶系统未发育健全,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很容易造成植物性高蛋白消化不完全,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2)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质酶抑制因子等,不但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还破坏肠道组织的完整性,造成消化道和肠道吸收障碍,进而引起仔猪腹泻。(3)仔猪饲料中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烟酸和VB2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最要的辅酶,缺乏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缺乏也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如锌、硒、铁、铜等缺乏,会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出现腹泻。(4)奶质过浓,营养过高影响仔猪对营养的吸收,引起营养性腹泻;奶质过稀,营养缺乏,仔猪吃不饱,乱吃食物,易引起功能性腹泻。对策:根据仔猪的营养需要,选择营养含量高、营养平衡好、适口性好、采食量高的饲料,同时加强妊娠母猪后期管理。三、寄生虫性腹泻及对策原因:球虫和线虫。(1)猪球虫病:一种由艾美尔属和等孢子属球虫引起的所致的仔猪消化道疾病,腹泻,消瘦及发育受阻。对5-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死亡率可达10%-50%。仔猪感染1-2天后排黄色水样稀粪,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并逐渐衰弱、消瘦、脱水、甚至死亡。(2)猪线虫病: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猪蛔虫病、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主要侵害20日龄以上仔猪,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贫血、粘液性或血性下痢。对策:使用抗寄生虫药物驱虫,猪场每年都要定期对猪群进行2-3次驱虫。四、细菌性腹泻及对策原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1)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周龄内(3-7日龄),以剧烈腹泻,拉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仔猪白痢,10-30天的仔猪易感,拉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粪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2)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多发生于1-2月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有紫红色斑点;亚急型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3)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发病仔猪由于肠粘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对策: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选用沙星类药物、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综上就是仔猪腹泻的原因和防治措施,除此之外猪苗腹泻也有可能是病毒性腹泻引起,饲料霉变、营养性腹泻等,这些其实都和养猪户朋友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猪苗养猪户朋友大家一定要注意。
养植花草的朋友,对于植物叶片发黄现象是屡见不鲜了。为什么叶面会发黄?主要有三个原因,浇水过多、积水沤根;缺乏光照;缺素黄化。我们要如何解决叶面发黄的问题呢。随小编一起看看吧。使用硫酸亚铁改良土壤有一种情况,土壤中各种元素都不缺,但是植物依然缺素黄化。其中原因有两点:一是土壤中缺乏这些元素。有机质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长期不施肥或只使用无机化肥,有机质逐渐减少,就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如果是这种情况,增施有机肥即可。有条件动手能力强的花友,可以使用个各种生活厨余自行发酵沤制有机肥。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购买全元素的有机营养液。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土壤中各种元素都不缺,但是PH值过高,土壤盐碱化各种元素固化成难溶于水的物质,植物无法吸收,久而久之便出现缺素黄叶症状。如果浇水时,长期使用硬度高的水,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可以用硫酸亚铁改良土壤,降低PH值。补充铁元素,解决黄叶问题植物缺铁会导致叶片变黄,当土壤中铁元素含量低,不足以供给植物所需时,会出现缺素黄化问题。如果植物缺铁黄化,这时可以用0.2%的硫酸亚铁溶液,灌根及喷施叶面,补充铁元素。由于二价亚铁离子在空气中容易反应为三价的铁离子,植物不易吸收三价铁离子,所以硫酸亚铁溶液要现配现用。综上所述,可见硫酸亚铁在植物生长中有着重要作用,硫酸亚铁的作用主要有两点,改良土壤、补充铁元素。因此要解决缺铁引起的叶片黄化可以考虑使用硫酸亚铁。
最近,有养殖户朋友咨询到:自家养的鸡最近老是掉毛是正常现象吗?还是因为生病了?平日里该如何预防鸡掉毛现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简单学习了解一下。 造成鸡掉毛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平时细心观察的话,养鸡户肯定会发现鸡掉毛这个现象一般出现在产蛋后期的时候,还有秋天的时候也是掉毛现象频发的季节。这种情况下鸡掉毛不用太过担心,这属于正常现象。首先鸡产蛋后期处于一个内部激素分泌降低的状态,所以才会掉毛。而秋天掉毛属于季节交替的换毛正常现象,通常是动物本能为了越冬,掉下一些毛来长出可以保暖的绒毛正常生理现象。当然这些情况下都属于正常现象的掉毛,那么不正常的现象有哪些呢?是因为什么原因? 1.营养不良 对养鸡户来说,对鸡的喂养非常重要,营养不良不仅仅会造成鸡掉毛,还会影响鸡正常的生长速度。有些养鸡户就说了,自己也没少喂饲料啊,但要知道喂养鸡要求营养均衡,就跟人一样,平时除了吃蔬菜还需要定时补充肉类等一些蛋白质。同样鸡也需要蛋白质,鸡缺乏蛋白质会出现羽毛大面积脱落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啄癖症状,这在养殖密度大的养鸡场里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其次,有些养鸡户会有过一段时间更换饲料的习惯来提高鸡的食欲,这个做法有可能让鸡短期出现掉毛现象,这个问题不用太过在意。 2.水分和环境 除了营养,还要注意水分和环境的控制也非常关键。因为动物的一些习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在天气炎热的环境下,如果养鸡场的通风和散热工作做的不好的话,鸡自己会出现掉毛散热的本能反应,作为养鸡户一定要做到给鸡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的供给也是影响鸡掉毛原因之一的因素,因为鸡在缺水的时候,会本能掉毛来锁住体内水分,避免过多的散发水分的,所以养鸡户一定不要让鸡缺水。
有养羊户朋友反映自己家的母羊受胎率不高,甚至还出现了流产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包括死胎发生率增加和胎衣不下都有可能是母羊缺硒发生的,那么母羊为什么会缺硒?临床症状有哪些?怎么预防呢?一、母羊缺硒的病因 一是,饲料保存不当,高温、高湿、淋雨或暴晒以及饲料酸败变质,导致饲料中维生素E大量被分解破坏所致。 二是,由于饲料中缺乏足量的硒和维生素E,或饲料内含钴、锌等微量元素过高,影响动物体对硒的吸收,而引起母乳中缺乏维生素E或缺硒所致。 三是,处于缺硒地区,羊易发病。二、母羊缺硒的临床症状病羔精神不振,运动无力,站立困难,卧地不愿起立;有时呈现强直性痉挛状态,随即出现麻痹、血尿;死亡前昏迷,呼吸困难。有的羔羊病初不见异常,往往于放牧时由于受到惊动后剧烈运动或过度兴奋而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肌肉表面出现明显的白色条纹。该病常呈地方性同群发病,应用其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三、母羊缺硒防治措施①预防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供给豆科牧草,母羊产羔前7天注射一针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2毫升,可收到良好效果。对于缺硒地区,每年所生的新羔,在出生3天后,开始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2毫升,肉注射,间隔10后再注射1毫升。②治疗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间隔3天再用一次。综上就是母羊缺硒的一些内容介绍,养羊户朋友们可以多多学习和参考,平时养羊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管理细节。
鹅流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常发生在15日龄后的鹅,死亡率一般为50%~60%。 1、症状发病初期鼻腔不断流清涕,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并时有鼾声,甚至张口呼吸。鹅发病后即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减弱,后期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病程2~4天。 2、剖检鼻腔有黏液,气管、肺、气囊都有纤维性渗出物,脾肿大突出,表面有糜烂状灰白色斑点。有些病例出现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内膜及心外膜出血,肝有脂肪性病变。 3、防治 (1)预防。 平时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尤其是对2月龄以内的雏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2)治疗。 1)青霉素。每只雏鹅胸肌注射2万~3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 2)氯霉素。每只雏鹅每次肌肉注射15~30毫克,每天2次,连用2天。